Replay 重播

REPLAY重播 REPLAY
  • 作者:肯恩.格林伍德
  • 原文作者:Ken Grimwood
  • 譯者:陳雅馨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10月01日

暢銷20年 經典不朽
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、名列一生必讀奇幻小說書單
亞馬遜網路書店300位網友五顆星推薦,讀者公認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

  ◎紐約時報暢銷小說,激發許多電影、電視、小說創作
  ◎亞馬遜網路書店300位網友五顆星推薦,讀者公認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
  ◎比爾墨瑞與安蒂麥道威爾主演《今天暫時停止》(Groundhog Day)的電影靈感來源
  ◎日本漫畫家今泉伸二《再世英雄Replay》的創作靈感來源
  ◎還有許許多多「時間旅行」相關創作,皆奉肯恩.格林伍德為創立典範之宗師

傑夫無法改變自己奇特的命運,他總是在43歲死去,醒來時回到18歲,
然而,他不斷重來的人生卻一再偏離命運軌道……

  肯恩.格林伍德這本受到高度讚譽的小說《Replay重播》是延續傑克.芬尼(Jack Finney)《穿梭時空》所建立傳統的時光旅行經典,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:「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而你已經知道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,你會怎麼做?」

  電台記者傑夫43歲時死於心臟麻痺,醒來時回到了18歲。每件事看起來都跟原來一樣,卻有點不太一樣:他帶著未來25年的記憶。他知道每屆職棒世界大賽的結果、賽馬的冠軍得主,甚至知道華爾街哪支股票即將大漲。

  只有一件事他不知道:為什麼是他?為什麼他得不停地重複同樣的人生?他一次又一次地贏得又失去所有心愛事物,這樣的輪迴到底要重複多少遍?

  傑夫知道的未來變成了詛咒,他想盡辦法挽救曾經錯失的命運抉擇,但他一次又一次地死去、醒來。他無法讓時間停止,他不知道上帝為什麼要跟他開這個玩笑。他開始自暴自棄,過起荒誕無稽的生活,直到遇見了潘蜜拉。

  潘蜜拉跟傑夫擁有同樣的命運,卻懂得盡情享受人生,並且善用上天賦予的時間。傑夫與潘蜜拉相愛,兩人成為命運與心靈相依的伴侶。

  既然他們找到了彼此,在這廣袤世界上,是否有其他人也擁有相同的命運?他們是否肩負了上帝賦予的某種使命?傑夫每一次死後醒來都面臨同樣的抉擇:他該選擇不一樣的人生,還是該選擇再愛一次?

  傑夫與潘蜜拉在無數次重生中重逢、相愛、分手、生離死別,嘗盡生命能賜予的酸甜苦辣,卻也發現到,他們重生開始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晚,醒來的時間也離死亡時刻越來越接近……

喜歡《時空旅人之妻》、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、《今天暫時停止》、《蝴蝶效應》、《回到十七歲》,你就非看不可!

作者簡介

肯恩.格林伍德 Ken Grimwood, 1944-2003

  ◎奇幻科幻經典小說大師

  ◎與史蒂芬金、雷布萊伯利齊名。

  曾擔任廣播電台記者,出版過五本小說。創作深受漫畫影響,喜歡寫科幻、轉世、恐怖故事,結局通常出人意表。

  《REPLAY》是他留在世上最膾炙人口的作品,對後世的影響悠久深長。

譯者簡介

陳雅馨

  台大社會所畢。自由譯者。譯有《愛情的正常性混亂》(立緒)、《未來的性》(麥田)、《路西法效應》(商周)等書。

  《REPLAY》是她最近的一本譯作,也是她最喜歡的一本。


[Reading Log] 

讀過本書後才會了解,永恆的生命及預知未來的能力不見得是上天的賜予,正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如何,所以我們才會活的很努力,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像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。因為對未來的無知及不確定,所以我們才能時時刻刻活的像在冒險,所以生命才會處處充滿變化與驚喜,珍惜所愛,活在當下。生命的品質比生命的長短更重要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From
資深媒體人范立達 


他並不是四處漫遊的外來者,唯恐會遇上年輕時的自己,他就是那個年輕的自己,他屬於這個世界,是構成這個世界的一部分。只有他的心來自未來,而且未來只存在他的心中。


這點我倒是不懷疑。也許也一天我會後悔也說不定。不過我現在必須離開。為了讓我的心可可以獲得平靜。 

傑夫和這女人在一起將近一年了,除了他的思考和情感外,他和她分享了一切。突然間,這想法讓他倒胃,她的美麗成為對他多愁善感的譴責。為什麼他會讓這關係維持這麼久?她一開始的吸引力很容易理解;夏拉是男人幻想中的女神,是伴隨他失而復得青春而來的一道難以抗拒的佳餚。但是在本質上是種空動的吸引力,缺乏內在或複雜性,就像貼在大學寢室牆上的鬥牛海報,充滿了年輕的稚氣。


‧我們被賜與無與倫比的禮物,這份禮物就是生命,我們對生命的認識以及潛能都更勝於我們所知的過去任何人。為什麼我們不能坦然地收下這份禮物? 

‧生命難免失落。我花了很多年才終於學習如何處理這課題,而且我不期望未來我可以對這件事完全認命。但這不表示我們得從世界轉身離去,或是不再竭盡所能做到最好、不再努力成為最好。至少我們虧欠自己太多,無論這些失落換得了什麼好處,這都是我們應得的。

 
‧我很高興妳有勇氣承認。這也讓我學會不需要逃避自己的情緒或恐懼。

 ‧社會上每一個人,我們都和暴行、和偶然的死亡共存。除非它直接威脅我們,否則我們幾乎無視它的存在。更糟糕的是,有些人甚至從暴行中獲得樂趣,從想像的戰慄感中尋找刺激。新聞業有百分之八十-----這是至少----
就是靠播放這些東西生存,他們每天像供應毒品般將悲劇、其他人的鮮血與悲痛,注射進美國的血管。

 ‧他們曾以為可以天長地久,以為擁有無窮的選擇和重新選擇的機會。他們過於揮霍被賦予的價值時間,浪費生命在悲苦怨懟與罪惡感上,徒勞地追尋不存在的答案,而忽略了自己、對彼此的愛,就是他們需要的唯一答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foreiforg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