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是平的書名: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
 作者:Thomas L. Friedman 湯瑪斯佛里曼

內容簡介:世界的變化又快速又巨大,墨守成規的企業或個人,都將被潮流所淘汰;因此近年標舉新觀念的財經管理書籍,對企業人瞻望未來便發揮深遠的影響力。本書以富創意的新觀念和理論,明白指出,在網路、各式軟體、外包制度等新科技和新觀念形成之後,世界原來的藩籬已經被推平,世界是平的,對某些行業來講,甚至連時間差都已經不復存在。
作者湯馬斯.佛里曼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,曾三度獲得普立茲獎,也是公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與趨勢專家。
他從「微觀」的角度,闡述宏觀的全球化現象,用「地球變成平的」這樣的比喻,來喚醒國家、企業與人民奮起因應。
本書在美國出版半年就破了百萬冊,立即成為趨勢暢銷書,並勇奪「財經金書獎」,是一本針對財經趨勢,提供深入見解的傑作


這是比爾蓋茲已經推薦過N遍的一本書。他說,這是一本所有決策者、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。
《BusinessWeek》說,所有的MBA都在讀《世界是平的》。《財星》雜誌說,全美國的州長、國會議員都在談《世界是平的》。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建議,進職場前應該先讀《世界是平的》。有的商學院甚至要新生來報到前就先把《世界是平的》讀過。
只要有寬頻,只要有雄心,不管你在哪裡,都不會被邊緣化。因為,競爭的立足點變平等了,小蝦米和大鯨魚可以平起平坐了。

拜科技之賜,即使在家開一間工作室,一個人也可以和大企業搶生意。同樣的,大企業也可以比小公司更靈活,更細膩。從前做夢都沒想到的,今天不只變可能,甚至是必要了。

抹平的世界,也是無限商機的世界。



Reading Log→

‧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:「兒子阿,乖乖把飯吃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。」現在我則說:「女兒阿,乖乖把書念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。」

‧人人都要擅長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。如果我只是一名資質平凡的會計師,又該怎麼辦?我上二流大學,平均成績B+,但還是考到會計師執照。我在一家大型事務所工作,處理一大堆公式化的業務,很少有機會與客戶見面,因為公司不讓我走到台前,不過待遇不錯,公司也滿意。這樣的我前景如何?

‧世界抹平後,還有件事非釐清不可的:誰擁有什麼?法律的障礙該如何構築,才能保護創新者的智慧財,讓他賺得報酬,有利潤可以用來投資新的創新?另一面:該如何拉低這面牆,才能讓在尖端創新中日益重要的智慧財產分享受到鼓勵?
   微軟科技長孟迪說:「大家對智慧財展看法越來越不統一,在這一點上視覺絕對不是平的。」孟迪承認,一位創新者可以獨自整合眾多資源,召集眾多所好,一起創造某項服務或產品的突破,這樣是很美好,不過,孟迪也反問,如果有人也利用相同的平台與工具,把這美好的新突破大抄特抄拿去賣,這位創新者該如何做反應?這種現象在電腦軟體、音樂、製藥業是屢見不鮮。如今科技的發展,「已經沒有什麼,是不能被迅速造假的,」從微軟WORD到飛機零件皆然。世界越平,我們就越需要跟得上時代的全球治理機制,處理合法非法的各種合作。

‧拿高薪就必須有高價值的生產,一國的經濟需要高階也需要低階的工作,但漸漸地,高階工作變成許多人無法企及。教育水平低,就只能拿低薪,就那麼簡單。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,自己只配拿低薪。許多美國人相信自己不是高薪的料。我說這是「美國偶像」問題。你看一大堆的自願者上「美國偶像」節目唱歌跳舞,然後站在那裡聽評審們賽門考爾嫌說,你根本沒有才華,都瞪著眼不敢置信。我只希望,我不會有唉這種當頭棒喝的一天。

‧美國人還搞不清楚狀況,還不曉得改變已有多大。每一個從美國來看我的朋友看到中國的情況都嚇死了。美國小孩都是在富裕國家中成長,機會有很多,爸媽都受過高等教育,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。對這樣一個小孩,難堪的現實是,十五年後,他的老闆會姓吳,醫生會姓周。競爭來了,美國的小孩卻渾然不知,傻傻的長到二十歲。」

‧我問比爾蓋茲,不是都說美國教育有它的優點嗎,像強調創造力,不是「背多分」等等。他很不以為然。以中國日本的「背多分」體制教不出一流的創新人才,跟美國一較高下,其實大錯特錯。比爾蓋茲說:「我從沒碰過不會乘法也能寫軟體的人。全世界最有創意的電玩是哪一國的?日本!我沒碰過甚麼背多分的人。我最優秀的軟體開發人才有好些是日本人。舊有的東西要學好,才能創造新的。」

‧我必須一在強調:中、印、波蘭的年輕人不是在和我們比誰殿後。他們想比誰超前。他們不是想替我們工作。他們甚至不想變成我們。他們想的是主宰我們,他們想創造出未來的企業,讓全世界都羨慕,都想擠進去工作。目前的成就他們一點兒也不自滿。

‧美國在世界中,自建國以來就扮演前瞻的角色,而非回顧。自從九一一以後,在布希政治下最危險的,就是美國已經從輸出希望,變成輸出恐懼。從前美國是連哄帶勸,要世界更好,現在我們則是太常對世界連吼帶罵。當你輸出恐懼,結果就會從別國進口一大堆恐懼。沒錯,我們需要有能力往最壞地方想像的人,九一一的確發生了很壞的事,也有可能再次發生。但是,誠如我說過的,警覺心與被迫害妄想是涇渨分明的。我們有時候是太超過。歐洲人經常取笑美國式的樂觀天真,笑美國「問題永遠有答案,明天一定比昨天好,未來一定能埋葬過去」的狂想。但我始終相信,別國其實是在忌妒美國的樂觀天真,他們需要的很哩。美國的樂觀天真真是保持世界運轉的動力之一。美國社會萬一也陰暗下來,不再是世界的「夢工廠」,世界不僅會更灰暗,也會更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foreiforg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